
晋城:“永远的赵树理”图文展广受欢迎
2016-09-19
从多个侧面重温和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图为展厅一侧。
110年前,一个日后名扬海内外的文学巨匠诞生在沁水县尉迟村;46年前的仲秋,一个被文学界誉为“铁笔圣手”的人民作家含冤离世。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思想、作品、身影从未离开过他生活工作过的家乡。“永远的赵树理”图文展览9月5日在市图书馆二楼展厅开展以来,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预计展出时间为三个月。
赵树理同志于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沁水县尉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工人日报》《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不幸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年仅64岁。
早在1943年,赵树理以一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蜚声解放区文坛,成为实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第一人。在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除了著名的《小二黑结婚》外,还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登记》,以及大量的评书、鼓书、剧本等,被称赞为“人民作家”,被文学界誉为描写农村现实生活的“铁笔圣手”,和郭沫若、茅盾、老舍并称为“中国语言大师”,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是20世纪大众文学的领军人物,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山药蛋派”。他的作品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现有《赵树理全集》四五卷本和六卷本。
今年9月24日,是赵树理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深受人民尊敬、爱戴的作家,市图书馆特举办此次专题展览。展览分为 “历史中的赵树理”、“经典作品回顾”、“记忆中的赵树理”、“赵树理作品与晋城民俗”等四部分,力图从多个侧面重温和缅怀这位在晋城出生的文学巨匠的工作和生活点滴,以此重温先生的思想、创作和留踪,激励当今的文艺青年和追求进步的人们。
展出10多天来,市民们争相走进展览设计厅,默默追思赵树理同志光辉的足迹、不朽的思想和灿烂的作品。一位正在观展的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对记者说,赵树理同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和生活,用勤奋的笔和浓厚的情回报着养育他的土地,这种情怀一直在鼓舞着他和更多的人,成为人们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