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新闻动态

G20杭州峰会带来启示 郑州造会展名城咋发力?

2016-09-19

 

        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中,杭州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峰会主题贯穿于城市建设之中,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自身实力,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会展经济的背后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较量。未来5年,郑州要打造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如何借鉴杭州智慧发力?记者展开了两地实地探访。

  创新

  创新,这个词近几年被频频提起。

  从字面上来说,创和新,都有着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意思。一向被称为温文尔雅的杭州人,这几年却正在一步步地分享着创新所带来的红利。

G20杭州峰会带来启示 郑州造会展名城咋发力?(图1)

  【杭州智慧】当国内很多景区靠着门票收入来提升旅游消费时,杭州豪气地说:“我们的西湖景区免费游玩”。看上去,西湖免费让杭州财政损失很大。实际上,小算盘背后还要算大账。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每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西湖免费后更多人愿意来杭州,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杭州的服务行业,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

  当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是四个轮子时,杭州大气地说:“我们的公共自行车免费骑”。说到西湖,除了免费不收门票让人津津乐道外,还有遍布西湖的免费公共自行车让你点赞,彻底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如今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数量已达到84000辆,是2008年刚推广时的30倍。

  当行人在车水马龙中小心穿行时,杭州霸气地说:“我们的斑马线有爱心司机会让行”。2007年,杭州市公交车开始率先带动示范“行人先行”,最终普及至全部机动车辆。“在杭州过马路,我真有点受宠若惊。”有的游客甚至说,这样的温暖场景只有在杭州能看到,这就是最美的城市文明。

  【郑州发力】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办,园博园展览后将成永久性城市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郑东新区管委会在CBD区域附近投放了1000余辆公共自行车,手机App扫码就可以完成租还手续,深受市民、外来商务人士、游客们的广泛认可;爱心斑马线,郑州还在探索的路上,尚未出台精细化管理方案,但“行人先行”的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

  这就是杭州,这也是郑州,一次次地在城市管理中创新。不流连于客套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用温度去关注、关爱每个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哪怕是一名匆匆的游客。

  活力

  历史是古老的,历史是有旺盛生命力的。蚕桑丝织有5000年的历史,油纸伞有1000年的历史……然而在杭州,这些技艺、艺术并没有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它们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杭州智慧】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G20峰会的会场里,人们惊喜地看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这位来自世界时尚之都法国的女性领导人,佩戴了一条优雅的、蓝绿色的丝巾,上面还印有声名远扬的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这条丝巾正是用杭州丝绸制作而成,来自杭州本土品牌——“万事利”。整个G20峰会上,不仅有用杭州丝绸制作的精美丝巾纪念品,宴会请柬、席签、菜单、晚会节目单、嘉宾礼包、礼宾服装、住所用品等,也都有丝绸元素的体现。

  【郑州发力】我国瓷器到了宋代,工艺水平几乎登峰造极。宋代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汝窑和钧窑均出自中原。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当代钧瓷作品:“天、地、人”系列之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正是出自中原品牌——“大宋官窑”。上合会议上,钧窑被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对推动今天的新发展、新进步,有无穷无尽的活力。

  联动

  因湖而名,倚河而行,架桥而连。

  在隋代大运河开通以前,杭州作为州治的所在,但地位远不如周边的苏州、湖州、越州。“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短短几字,对杭州可谓影响深远。

  【杭州智慧】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南北物资交流的主动脉。如今的杭州,南来北往的贸易已从运河转向互联网。这座城市拥有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电商企业,大街小巷几乎被各类跨境电商的体验区、O2O馆给占据了,每天处理的包裹数以百万计,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直接看样和试样,然后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保税超市App或微信商城下单,购买的物品随后即可通过物流送货上门。

  【郑州发力】郑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仓库爆棚,发单到手软”,这不是夸张,而是郑州跨境电子贸易交易的真实写照。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说:“互联网正在改变河南传统的外贸,许多本地企业把我省传统产品销往海外,这其中包括窗帘、服装和电子器件。”今年上半年,郑州跨境贸易已累计实现走货量8031.4万包,进出口货值达68.7亿元,征收税款3.3亿元。

  古时有运河船舶、丝路驼铃带来财赋,今昔有跨境贸易带来外汇,两个古都因通达而荣耀。

  包容

  包容,字面意思是宽容,是容纳。

  包容是门学问,一个人学会了包容,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快乐;一个城市学会了包容,就有了活力以及发展的推力。

  【杭州智慧】在杭州,包容体现在“融”——无论是在此工作的国际人士,还是为生计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是为梦想奋斗的创业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以后就是真正的杭州人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英兰说,他来自巴基斯坦,刚拿到了杭州居住证。在外籍人才引进上,杭州市启动了“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截至目前已经聘请各类外国专家超过5万人。

  今年11岁的彭西友,在杭州运河学校就读五年级,在他出生前,他的父母就已经从四川自贡老家来杭州打工,从事环卫清洁工作。杭州市政府出台规定,妥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与当地学生一样可享受免费政策。

  【郑州发力】郑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计划5年时间汇聚50名以上“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内顶尖专家型人才;从2013年起,非郑州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在郑州参加中招升学考试,可以报考包括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内的所有高中。

  因为包容,杭州、郑州有了独特的“美”,这个美不仅体现在城市的颜值上,也体现在市民的笑容里……⑦11

  记者手记

  会展名城发力“在会外”

  陆游在《示子遣》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大致意思是,你如果真正想学作诗的话,必须具备的素养应该在诗外去寻找和积累。

  从2002年取消西湖景区门票开始,杭州已经深谙其中智慧,不以旅游作为直接赢利点,而是以旅游业作为导流的入口,发展其他产业。此后的发展按照杭州的预想进行,西湖景区免票的13年间,游客数量增长4.5倍,旅游总收入增长7.5倍,突破2000亿元。

  一场G20峰会,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给各国首脑留下深刻印象,对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有了新的注解,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城市精神,与G20峰会主题相得益彰。

  以国际商都建设为统揽,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未来5年郑州要打造成为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纵览郑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构建全域会展新格局。

  所谓全域会展,就是郑州正朝着把整个城市打造成一个会展中心来努力。笔者通过实地探访了两个城市,郑州发力“在会外”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只待政府政策的“东风”,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继续下足功夫、做好文章,让会议主办者的开会目的地“最忆是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