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处即此处”大型装置艺术国际巡展北京预展
2016-09-18
艺术家们与作品合影。
由中法艺术家联合打造的“别处即此处”大型装置艺术国际巡展北京预展17日在北京一号地艺术园区开幕。据悉,该展览由中法两国联合举办,各自推选本国当代艺术家代表,以集装箱为创作载体,集中在北京进行创作。在中国多个城市巡展后,这批作品还将赴法国展出。
在今次巡展上,法国艺术家P.Chappert-Gaujal、Chantal Saccomanno & Olivier Dayot夫妇、Anilore Banon与Tetrarc工作室的集装箱作品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其中,Anilore Banon的集装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她为中国观众带来作品“Send me to the moon”,这是她和欧洲宇航局合作人类始创的艺术项目“Vitae”登月计划的一部分。“Vitae”登月计划通过征集地球上100万人的手印,制作成艺术品送上月球,表达对和平的期待。此次,她将在集装箱内收集中国人的手印。集装箱内部是一个感应屏幕,一个人用手按手印在集装箱体上会发出一点微弱的光,而越多人一起按,光会越亮,象征着每个人能量的集合能点亮宇宙。
观众在参观展览。
P.Chappert-Gaujal在集装箱内的黑暗与混沌内引入“光”,作品具体的形象融合在各种各异的材质世界里,或点、或线、或虚点团,共同构建起一个奇妙的空间。
Chantal Saccomanno & Olivier Dayot夫妇为“别处即此处”带来的作品“虚与实”,通过切割花纹,光线将投入到集装箱里面,产生光影变化,如爱、似诗、如行云、似流水、如稍纵即逝的年华。
Tetrarc建筑设计师团队的集装箱艺术作品“中国山石”展现了作者Michel Berteux和Daniel Caud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与东方想象,当集装箱门扉开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正向观众敞开。
据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别处即此处”集装箱装置艺术国际巡展首展不久前在青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分论坛——东亚艺术发展论坛开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艺术家通过创作,将集装箱的货运功用转化成了输送文化的载体,这是一种前所未有、引人入胜的展览方式。
观众在参观展览。
范迪安表示,“别处即此处”是一个“进行时”的展览。继青岛展后,一批法国艺术家加入第二期创作。今后还会有新的艺术家加入创作行列。当这些集装箱都变成一件件艺术品时,它们将周游世界,参与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与对话。
据悉,“别处即此处”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倡导的项目。中国艺术家邱志杰、黄建成、管怀宾、颜磊和魏言,法国艺术家Matthieu Dorval(马修·多维尔)已经于今年7月份完成了创作,于青岛首展。9月份,四组法国艺术家展开新一轮创作,北京预展结束后将在中国其他地区和法国开启国际巡回展。此次展览是一次开放的、打破界限的展览,正如拉法兰所言:“距离已经不存在了,异乡人亦不存在了,彼处即为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