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艺·廊坊”非遗展精彩亮相
2016-09-12
“手艺·廊坊”非遗展精彩亮相
50个传统手工艺项目让市民大饱眼福
栩栩如生的泥塑、做工精巧的京绣、别具匠心的柳编、生动形象的玉雕……9月10日,河北廊坊市博物馆一号展览设计厅热闹极了。当天,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手艺·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这里隆重开展,热情的市民跟赶集寻宝似的,纷纷赶来一睹为快。
上午9时许,在廊坊市博物馆一楼大厅进行了“手艺·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式,并颁发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牌匾。
走进廊坊市博物馆一号展厅,展出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百宝嵌、传统风车、虎头鞋、陶艺、牙雕、葫芦烙画、錾刻……每一样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出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
在展会现场,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制作技艺,让市民大饱眼福。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制作技艺、秸秆扎刻制作技艺传统布艺等部分手工艺现场体验平台被市民团团围住,纷纷上前学习体验。
廊坊市民许先生抱着4岁的女儿来看展览。看到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小萝莉乐坏了,不停地用小手指指这个,再指指那个,还嚷着让爸爸给她买几样。在小萝莉看来,这些新奇的东西要比家里的玩具有趣多了。马先生说:“真没想到,咱们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太精美了!这可是咱们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呀!”
廊坊市文广新局局长邵二玲表示,廊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明清以来,作为京畿之地,深受京都文化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传承了辉煌高雅的宫廷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览希望增进和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自觉保护意识,拉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大众的距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廊坊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主办,将持续至10月8日。本次展览集中展示织染纫绣、刻绘髹漆、陶雕烧塑、木作编扎、金属錾鍛等五大类非遗项目,涉及泥塑、剪纸、传统戏靴、陶艺、柳编等50个传统手工艺项目。以传承人现场演示为重点,充分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呈现生活场景、推动新品思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融入大众现实生活,发挥其建设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独特作用。
据介绍,自2004年廊坊市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截止目前,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项、省级名录76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传承人47名;市政府已公布五批市级保护名录共234项;市文广新局命名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5名。